弓友之家 首页 射艺 传统弓 查看内容

持弓手法(2)

2015-8-29 16:34| 发布者: 弓友之家| 查看: 602| 评论: 0|原作者: 老周|来自: 手战堂射箭录

摘要: 作者:老周 来源:手战堂射箭录 一、持弓六问 1、能不能“虎口推弓”? 先看看竞技反曲的“虎口高推”,注意:①虎口、手腕和小臂是在一条直线上的;②弓体的重量是由虎口上部承担的;③中指、无名指、小指不 ...
作者:老周 来源:手战堂射箭录

一、持弓六问
1、能不能“虎口推弓”?
      先看看竞技反曲的“虎口高推”,注意:①虎口、手腕和小臂是在一条直线上的;②弓体的重量是由虎口上部承担的;③中指、无名指、小指不接触弓把,使用护弓绳防止弓撒放后掉落。


7cd89a106fd42903bb443cab38e6550f.jpg
竞技反曲“虎口高推”示意图

      近些年,即便是在竞技反曲领域,对待“虎口高推”也不是一边倒的意见,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倾向大鱼际低推弓的手法
      在传统弓领域,不好绝对说没有人用“虎口高推”,但在“直把”或“卵形把”上用这种手法确实很难稳定持弓,应用实例也较少。很多说自己是“虎口推弓”的人,实际只是自我感觉推弓点接近虎口。如果细看其推弓手型的图片,还是属于用大鱼际上部靠近虎口部位推弓的“正持高推”,与竞技反曲领域的“虎口高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2、能不能“掌根推弓”?
      从古到今,反反复复总有人提掌根推弓,也不断有人批驳这样的提法。个人认为,所谓掌根推弓实际上是对“斜持低推”时大鱼际中部推弓的一种视觉上的误判和说法上的误传
      真的用掌根部位去推弓会有两个问题:一是会照成推弓点偏低,下弓臂过度弯曲变形,从而箭去偏高;二是容易照成手腕受伤。因此,从明代的高颖到现代的美猎射术大师拜伦,很多射箭高手都反对用掌根推弓,甚至将之作为一种错误的动作加以批驳。当然,也不排斥有人为了特殊目的(比如单纯的射远)而使用这种手法,但就射准以及对器材使用时的保护而言,"掌根推弓"不是一种好的手法

3、食指要不要“指的”?
      很多人觉得持弓手食指向前伸直的动作很帅,因此加以模仿。甚至有不明就里的人直接根据字面意思说可以用食指瞄准靶子。其实从必要性来说,食指可曲、可伸,对稳定持弓和瞄准没有影响。
      “指的”动作的真正目的是:辅助校验推弓手的位置,防止食指向下指,照成虎口过紧(会有向下压弓的力)、箭去偏低。我个人的经验,瞄准时用眼睛的余光看一下食指的位置,保证每次都能看到食指的上沿,但看不到指尖,这样能辅助校验手型,保证推弓的力量完全是向前的,对提升一致性和射击精度有利。

800aaeec63c1c5c3c3652189b74cb9d8.jpg
“指的”动作食指位置的后视图

       这种“指的”手法,我在“正持高推”时使用较多,很舒服、很帅、效果也很好;但在“斜持低推”时总觉得手型有点别扭,使用得较少。

4、前手要不要“知镞”?
      很多射箭古籍中谈到前手要“知镞”。具体的方法上,有的是弯曲食指,用食指的外侧感知;有的则是用拇指感知。无论哪种方法,对固定拉距、提升一致性都是有好处的,但前提是箭杆前端有明显可以触觉感知的部位。
      现代制作的箭很多采用内套式箭头,箭杆和箭镞部位比较光滑、不易感知,因此有人为了“知镞”而采取食指尖触摸箭尖的做法,这是一种不安全的做法,不应提倡
      不可否认“知镞”是一种很简单的固定拉距方法,但局限性是必须使用完全适合个人拉距的箭。如果细看古代流传下来的射箭古画,有些也没有前手“知镞”;现代日本弓道的射法更是没有前手“知镞”这一说。弦靠胸、箭靠脸、感知肩背部肌肉的紧张程度等都可以辅助固定拉,而且这种方法不依赖于箭,通用性更好一些。
      明白了“知镞”的目的,了解了固定拉距的不同方法,是否要前手“知镞”就如同现代竞技反曲弓要不要截箭、上“响片”一样,是个人选择问题了。

5、要不要“搓弓”?
      古代的射书中有提到“箭发则靡其弰”的,日本现代弓道统一后的射型中也有“倒弓”(也称“弓返”)的技术动作,玩弹弓的还有“甩打”的流派。因此有人参考弓道的“手之内”,提出持弓时“搓弓”和撒放后“甩腕”,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箭飞出时擦弓把,从而提高精度。
      网上有个视频显示日本弓道射法箭飞出时基本是直线,箭杆的左右摇摆很小,那是因为和弓独特的“出入木”设计,实际上形成了接近有弓窗的“中心发射”的缘故。下图是和弓的结构图,注意中间的图中弓弦位置偏离弓体中心,完全在弓体右侧。

b83ed5f0042e7bf3c9a784e916430db9.jpg


和弓结构图

      另有研究表明,匹配良好的箭在飞出前,与弓体接触时间只有短短的0.03秒(其它时间是不接触弓体的,详情可以查阅arhcer's paradox问题),手部和弓体的避让动作是远远不可能达到这个速度的。事实上,日本和弓的缠把藤条也是会磨损并需要更换的,说明箭发射瞬间还是接触弓体的。
      个人认为,弓道的“手之内”和“倒弓”,一方面是为了顺势消减弓弦偏离弓体中心产生的向前冲击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展现优雅姿态的一个表演动作,但不是一个绝对必要的技术动作。事实上,即便是日本传统弓道流派中,也有很多不做“倒弓”的。
      对于没有“出入木”设计的其它传统弓,“搓弓”、“甩腕”这些动作容易造成弓臂、弓梢的扭曲变形。此外,单纯从射准的角度来说,也对保持动作和发力的一致性不利。当然,现实中也有很多人用这种动作打出不错成绩的,这其中是否还会有其它的奥义存在,留待大家继续体会、再讨论。

6、前手要不要佩戴护具?
      在弓矢匹配、技术动作到位的情况下,箭杆是不应该打手的。但“虎口”架箭时,箭羽还是会轻微的擦手。十几箭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是几个小时、几百箭以上的练习量,虎口位置被箭羽擦破是很常见的。
     即便是采用“斜持低推”的手法,换新弓、新箭,改进技术动作等都有可能照成动作失误,箭杆打手、箭羽擦手也是时有发生。大量的练习,即便是弓道六段以上的高手也会有失误打手的情况发生,看看他们虎口部位的伤痕和老茧就可以知道了。

6dfbfb12563427201715f7ccfe9c9b26.jpg
弓道射手的前手护具


2da2701f0ade31f9cb1d827cf12fc54e.jpg
弓道的前手护指

      个人觉得佩戴护具,避免运动伤害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下图是我自制的护具,普通的羊皮半指手套加了一层牛皮,成本20元。

54c302105a9f97cec5dd16ab74bcb28e.jpg
自制前手护具

      当然,要“man”一点不戴护具也行,待手上磨出一层茧子就好了,不过估计喜爱射箭的姑娘们会比较难以接受。

二、杂谈
      不好说有没有“斜持高推”、“正持低推”等等其它类型的持弓手法,也难以评说哪种手法“最传统”、“最正宗”,只是将弓右箭、拇指撒放(俗称“蒙古式”)的两种主流的手法介绍给大家。每个人实际应用中也许还会有自己的体会和变化,找到合适自己的手法就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备案号:黑ICP备15005259号-1|弓友之家  

GMT+8, 2024-5-7 05:39 , Processed in 0.13012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