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友之家 首页 资料 传统弓 查看内容

读徐开才老师的《射艺》-佘丽容

2016-9-4 08:26| 发布者: 弓友之家| 查看: 1012| 评论: 0|原作者: 佘丽容|来自: 马氏通备武学

摘要: 文章对徐开才所著《射艺》一书主要结构与书中主要内容进行评价,并就近些年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复兴进行对应探讨,指出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复兴实为中国当下文化回归运动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追溯传统文化的脉络,找寻 ...
读徐开才老师的《射艺》

来源:马氏通备武学 作者:佘丽容

本文已发表于《武术研究》2016年第六期

(本站转载仅用于爱好者学习)



佘丽容,1993年生,女,华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罗川,1989年生,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民传专业三年级研究生。

摘要:文章对徐开才所著《射艺》一书主要结构与书中主要内容进行评价,并就近些年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复兴进行对应探讨,指出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复兴实为中国当下文化回归运动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追溯传统文化的脉络,找寻已经失落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射箭运动上的体现。《射艺》一书的出版顺应其时,为中国传统射箭运动的复兴与开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材。

未命名-123.jpg

佘丽容

        近年来,传统射箭在我国悄然兴起,无论从赛事举行的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射箭正在强势回归。仅2015年就举办国际性与全国性传统弓射箭比赛不下十次。其中,如4月份安徽阜阳“阿里弓箭杯”传统射箭邀请赛、9月份第九届世界传统弓大赛(韩国)、第一届“李广杯”国际传统射箭邀请赛、10月份全国传统弓射箭公开赛以及12月份全国大学生射箭邀请赛等,这些俨然已经成为具有区域文化拉动效应的重要赛事。同时,传统射箭的社团化发展也取得了显著发展,民间传统射箭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部分高校,也顺应潮流,相应开设了传统射箭的课程,或组织了对应的社团。然而,这种传统射箭发展的热潮却也遭遇相应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总体竞赛水平较低,射箭运动技术不规范,竞赛与训练规格不统一。因此,中国传统射箭亟需规范的教材与技术支持。
        2015年12月4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射箭邀请大赛暨徐开才老师《射艺》新书签售会。徐开才老师是中国射箭泰斗,在其运动员时代,曾先后获得多次全运会冠军、全国冠军,多次打破全国纪录与国际纪录,两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员荣誉奖章。退役执教后,更先后培养出众多全国冠军、世界冠军。退休后,徐老师不辞辛劳,致力于中国传统射箭的复兴与推广。2015年10月,徐老师出版《射艺》一书,这是目前为止唯一部有关中国传统射箭的中文教程。

1. 《射艺》概述
        《射艺》全书分三个部分,借用马明达教授在当日签售会上的话来说就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做很容易,但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实非易事,徐老《射艺》一书正是如此。书的序和第一部分从中国传统射箭最早的习射场所到礼射到中国传统射箭的比赛再到中国射箭协会传统弓分会,简单的介绍了传统弓射箭项目的发展史,从品德修养的角度讲述了传统射箭的独到之处,并且说明了传统射箭与现代射箭的区别。

        第二部分应该是这本书的重中之重,作者分静心与自信、站立、搭箭、握弓、钩弦、转头与举弓、开弓、靠弦、瞄准、撒放、动作暂留、收势十二个小点详细的讲述了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在这部分,徐老用了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列举了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对比并给出了纠正的方法。第三部分讲述了在学习射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与如何训练的一些方法。在这一部分作者将传统射箭这项运动程序化,并提出了“十二个不变”,而且还详细的分析了《教射经》中射箭训练中的“十不可”,并根据要符合传统射箭“射以观德,内外兼修,德才兼备之贤能”等要求相应的提出了“十戒”。在附录中作者还细心的用图解形式展示了四种上弓的方法以及中国筒形扳指的使用方法。

2. 传统射箭的复兴   
58e592561e32a3b08d035d65b6527d10.jpg


        在当下诸多传统项目如武术等发展迈入瓶颈之时,传统射箭之所以得以复兴,主要是因为它在文化上能够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优良美德,且顺应时代的潮流,科学的发展,在文化上符合当今的教学模式,在制度上亦与今天的体育赛事相吻合,这些都足以为传统射箭的复兴提供坚实的后盾。


2.1 文化复兴与传统射箭教学
        在中共“十八大”上习主席就提出要复兴中华民族,这样的复兴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认识,是文化的复兴。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正在挖掘、保护和推广中。作为古代“六艺”之一的“射艺”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重新得到生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主张“射以观德”,因此在这项运动中深深蕴含着中华民族谦让、仁爱等优良美德。
        首先,在《射艺》一书中有提到射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射手的道德修为。例如,射手站到起射线的那刻开始就要求射手体态的正直,在这个环节中内求心志中正,外求形体正直。在射箭的过程中,要求射手有良好的竞争心态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做到“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即不要怨天尤人,在对手身上找原因,关键在于反躬自问,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好心志与体态,百折不挠,才能反败为胜。在射箭的开始到结束,都要求选手“进退周还必中礼”。而且众所周知,早期的儒家教育很强调射箭的仪式化内容,作为“六艺”的组成部分,孔子提倡“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参加礼射活动要以修身进德为本,不是妄争高低,所谓竞争就是比箭,在比赛中要竭尽全力,当升堂相遇时要彼此揖让,互相尊重;比赛结束后,堂下是朋友,一起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其次,射箭的全过程就是陶冶情操、反复自省、不断进取的过程。因此,通过强调射箭的仪式化来体现射手的德行,表现了传统射箭的复兴应非常重视其教育属性。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所做的序中有提到“中国弓箭文化的最大亮点在于,西周以后,弓箭逐步转化为礼乐活动的器具,进入文化教育的层面,成为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射箭在西周时期是贵族男性必须掌握的技能[2],是孔子所总结的先秦统治阶级教育的“六艺”中的主要内容。孔子提倡“射以观德”的教育功能,因此习射不仅是一项技能的获得,更是个人文化修养的提升,体现了在“六艺”的教育中对全面型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中国教育体系的前瞻性。尽管在后来的儒家教育中,以射礼为代表的身体教化并不发达,绝大多数时间实际上是名存实亡,并不存在,但这并不是阻碍传统射箭在文化上的复兴。
        除了以上所说,笔者认为射礼具有阶级性。在西周将射箭按不同的等级或不同的场合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大类。而且《礼记·射义》也很明确说到:“射者,男人之事也,因而饰之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这一记载表明射者必须按身份自上而下分成若干等级,不能相混,例如,天子与诸侯相见,相与比试,称为“大射”,乡下属的州参加习射称为“乡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射礼活动的礼仪化、程式化被灌输了明显的等级观念。这个在我们今天传统射箭文化的复兴中是应摒弃的,只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应该不论贵贱,不分男女皆可参加。

2.2 制度的复兴与传统射箭比赛

9b82056d6c607e143003a5c073f3859e.jpg

        传统射箭的复兴在注重文化复兴同时,更应注重实效性的复兴,即制度层面。射箭在起源时最初可能是作用于生产活动或军事活动,比较具有实用性,所以动作是否正确,射不射得准才应是关键。徐老师在当日签售会后的演讲中讲到:“传统射箭要想复兴,首先得对动作的规范和弓箭的统一,只有从一开始就做到统一标准才能让传统射箭的复兴少走弯路。”在2015年全国大学生射箭邀请赛中规定弓必须是裸弓,箭必须是竹木箭,这是徐老师在制度层面对于传统弓箭的要求,也是传统射箭在制度的复兴上迈出的第一步。
        其次,徐老师做的另一件事便是对传统射箭动作的规范。在书中,从站立握弓到举弓开弓,徐老师都做了很详细的讲解。例如,握弓时,弓与手的接触面应尽量小,用力的方向不能向上、下、左、右某一方偏移,只能是在推的中心点正前方;在开弓过程中,眼睛不要离开目标,以检查箭头是否偏离了目标的垂直线,是否接近目标,以使在弓弦到位的同时,箭头也进入目标区域等等。在新书签售会后的讲座中,徐老师还亲自为我们做了示范,且在讲到传统射箭的拇指钩弦时骄傲的称赞祖先的智慧,并从古时的军事需要和人的生理运动规律上分析了拇指钩弦法与地中海式钩弦法的不同。
        他说道:“拇指钩弦法有利于提高古时军事作战的能力,加快了箭射出的速度,尤其在骑射中优势最为明显。且钩弦时手的手背是朝上的,与地面基本平行,从运动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来讲,这有利于拉弓臂肩关节的准确到位和后背肌的用力,减少对手腕的伤害,弦会干净利落的滑出,提高了射的精准度。”对于徐老师用他多年的实践经验来讲解传统射箭动作的规范,笔者想借用马明达教授在某一讲座上提到徐老师《射艺》一书时讲到的话来说便是“传统射箭作为中国传统的一部分,对于传统射箭的复兴最重要的不是形式,是最基本的技术训练,基本的运动规矩,这大概就是作者致力著《射艺》一书的核心目的吧。”   
       再次,传统射箭的制度复兴还体现在体育赛事的举办上。早在西周以后“乡射礼”的比赛中无论是对比赛的形式还是对规则和奖惩制度上都有了规定,对赛程的规定不亚于今天的体育赛事。在比赛形式上,一种是无音乐伴奏的正式比赛,即“乡射礼”中的第二番射;一种是有音乐伴奏的正式比赛,即“乡射礼”中第三番射。在有音乐伴奏的比赛中,乐曲的节拍均匀如一,只有按照鼓的节奏发射,并且射中箭靶者才计分,否则即使射中也不得分。在比赛规则上,对射道的长短、箭靶的高矮、演奏的乐曲等都有明确规定,射箭比赛是严格按照这些规则举办,如音乐的伴奏是乐工演奏《诗经》中的《驺虞》。
        且在比赛中设有总指挥、起点裁判和终点裁判,还规定了“不贯不释”的得分原则。在奖惩制度上,要求胜者要脱左袖、戴扳指和护臂,持紧弦的弓,表示能射;负者则要穿左袖、脱扳指和护臂,持松弦的弓,表示射败[4]。礼射结束时,在奖励优胜的同时还要让失败者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礼。
        虽然古代的礼射具有一定竞技的属性,但受到古代封建制度自身的制约,以及儒家文化“射以观德”、“射不主皮”等思想影响,古代的射礼,实际上更多表现为封闭的形式化表演,而非真正的竞赛,同时具有极强的阶级性与排他性,一直以来都并非中国古代射箭文化的主流。因此,重拾传统射箭这项运动时,我们应当有条件的吸取古代礼射的部分形式化内容,但在制度层面,则仍然应当符合以倡导“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具有普世价值的现代体育精神。使射箭成为权力,使射箭成为能力,而并非用“礼”的条框来规避运动自身的竞争性。
3. 对书中一些内容与观点的思考

96bacc90e6d9cb84c449c977ca2f8377.jpg

·····注意右侧的青葱群主·····

        徐老师《射艺》一书字数不多,仅百余页,但对于传统射箭的技术讲解却是较详细的,在这一书中让笔者感受颇深的是徐老师谈遵循学习射箭的程序以及他对“射多而好,不止不可”的理解。

3.1 遵循学习射箭的程序
        射箭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依据人体运动科学原理和射箭运动的技术特点及客观规律而制定的一套有效完成射一支箭的规范化程序。对此徐老师将射箭分为静心与自信、站立、搭箭、握弓、钩弦、转头与举弓、开弓、靠弦、瞄准、撒放、动作暂留、收势十二个小环节,并且对其讲解得十分仔细,这有便于初学者对动作的规范化训练,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即一种由固定程序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具有稳定性,长久性和灵活性[5]。射手在初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小环节上都形成正确稳定的动力定型,为以后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射手和教练员都不应将目标定为十环,而是射中十环的过程,只有将射箭的每一个程序都按照规范的动作去要求,才能使射手不被偶然的假象迷惑而误入歧途。
        《清代射艺丛书》所收清人刘琦《科场射法指南车》一书中,有一段专门关于学习射箭的论述:“故善者必先学身势;身势成,次学用力;用力熟,乃学开弓;开弓无弊,便学架箭;调停方学撒放;撒放如法,再学审固,诸法既成,始入圃审的。”这与徐老师的动作步骤要求刚好相吻合,且在这个基础上,徐老师还针对掌握基本动作后开始练习时的每步动作进行了时间的规范,以便初学者能更好的掌握每一阶段动作的要求。
        例如:静思3秒以上;转头、举弓、开弓2秒以上;审固3秒以上;撒放及反馈3秒;收势与静思3秒以上。
        笔者认为徐老师这套学习射箭的程序,既是对射手的技术练习也是对他们心态的一种练习。他对时间的规范正是对习练者“清静无为”心态的要求,也是提高基本技术,掌握技术节奏的有效方法。这一程序告诉射手无论是在训练或比赛中都不应急躁,只有按照步骤来,掌握基本技术,保持好的心态,这才是制胜的法宝。当然,这必须通过长期系统训练,让习射者在射箭时从站立到握弓﹑开弓、靠点、继续用力、撒放,直到结束和结束后的反馈,在这整个过程中达到用力合理、动作协调、劲力流畅、每次一致,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确化、模式化,这样才能使射手犹如机器射箭一般高精确地命中目标环靶中心。
3.2 射多而好,不止不可

d8ca1998cc0a920b233a57e3615c3ee8.jpg

        当代的王琚在《教射经》中规定有习射的“十诫”,其中之一就是“射多而好,不止不可”。所指是射箭时应有度,学会适可而止。或许刚看到这句话时会感到困惑,为何射好了便要停止呢,而不是加大训练量,乘胜追击?确实,在有些时候乘胜追击不无道理,但是在阴阳学上可不这样认为。阴阳学说即古人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长期观察,知道了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着、发展着、生长着、衰亡着,在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的同一事物中有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的学说。
        在当今的训练中“射多而好,不止不可”应该不是单纯的停止训练的意思,那射箭的成绩岂不是得不到提高了吗?这里的“止”应该是督促教练员制定阶段训练计划,当习射者在某一阶段达到了一定的成绩后,应该转向下一个阶段的练习,使运动技能在这基础上有层次的一步步提高,而不是久久的停留在当前阶段。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认为:世界是“无形”经“大化”生成的,世界万物是经阴阳开阖而繁衍出的,因而世界万物中都存留着相反相承的阴阳属性。事物的发展达到了极限,便会走向反面,由上升转向下降,由强大转为衰亡。曾经楚策士黄歇说秦昭王时曰:“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即物极必反,正如冬夏相替;安极而危,好比堆叠棋子。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即当习射者非常顺利的进行习练时,大脑对于动作的要求就放松了,可能会导致一些动作的变形,从而影响到之前的动作定型,这就是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的“越射越差”的原因。
        一个好的技术需要射手经过长期的努力训练而获得,同理,一个错误的技术动作也是射手经过长期的积累而成的。所以习射者和教练员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懂得“止”于哪里,教练员在指导射手进行训练时,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射手的技术状况,做到适时的指导,避免习射者出现“物极必反”的情况。

4. 结语

        中国传统射箭作为中华民族失落的文化正在被重新拾起,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马明达教授将当代传统射箭的复兴称之为中国当代民族体育复兴的大旗,是中国传统身体练习方式经由现代文明洗礼后,再次以创新的传承为基础,继续担负起民族文化与精神传递重任的,真正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体育项目![ 此言为《射艺》首发日当天马明达教授致辞的部分内容。]而徐老师将他毕生习射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射艺》一书简明扼要的表达出来,这为传统射箭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进一步利于广大爱好者正确学习与训练的开展。在训练方法上徐老更是运用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在继承的同时也有创新,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并非只是单纯的复古,为此我们非常感谢徐开才老先生为传统射箭的复兴与推广所做的事情。虽然徐老在谈及自己《射艺》一书时,谦虚地说到自己的认识肯定具有局限性,但这部教材对于传统射箭的普及,特别是技术的规范性导向是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的。我们坚信,传统射箭在这些元老的推广下和不少习射爱好者的支持下会越来越好,会凭借它自身的文化魅力重新展现它昔日的风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备案号:黑ICP备15005259号-1|弓友之家  

GMT+8, 2024-5-4 09:41 , Processed in 0.12379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