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友之家 发表于 2015-10-22 20:48:08

有的放矢,方能射以观德!写在韩国醴泉国际射箭节后

本帖最后由 弓友之家 于 2015-10-22 20:49 编辑

作者:马廉祯 来源:马氏通备武学
      韩国醴泉国际射箭节结束了。
    有些感慨,和大家分享一下。
    传统射箭在韩国称之为“国弓”,现代射箭则称之为“洋弓”。韩国有专门的组织来制定传统弓和箭制作的标准,以及各个级别弓箭的售卖标准。这个很好,既保护了匠人的利益不受恶意竞争的打压,也鼓励匠人们再接再厉,向更高的水平进发。
    在韩国,一支箭的制作,更是前后花费十数日甚至更多时间,最大程度保证工艺与材质的融合。与其他文化品所不同,弓和箭不是看起来好看就可以的,的确要经过实践考验,方能印证它的价值,加之有序的传承与材料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一支出色的韩国传统箭往往价格不菲,少则数百元人民币,多则上千元。
    谈及国弓,韩国人有着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尊重,尽管有些细节尚待明确,但作为这个国家在身体行为上最具形而上表现的传统文化之一,传统射箭无疑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我们参观了当地一所以射箭作为特殊项目的小学,操场边一个简易的射箭聚乐部,几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一个认真的教练,口令干脆,动作娴熟,最重要的是娃娃们的认真劲儿,那是只有你真的喜欢才会有的那种眉头与嘴角。令人羡慕不已。





      参加射箭节的人很多,交流一下,发现对中国传统射箭的认识有这么两个特点。
      首先,大都知道作为一个文化与历史大国,中国的传统射箭文化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其次,对于中国传统射箭的认知,除了想当然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外,并说不上太多具体的内容。这与当谈及日本弓道时有蛮明显的差别。这很能说明我们目前的宣传是不足够的,多少也算是明确一下我们后面工作的方向吧。


中国传统射箭近些年发展迅猛,参与人数与射箭水平也日益提升,比赛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正规。然而,中国传统射箭的制度化发展却多少有些缓慢,这与我们国家大,地域差别大,民族结构复杂都是有关系的吧。


但是,有些不好的东西出现,却不是那么令人舒爽的。一方面,各种凭空臆造的争论满天乱飞,既有令人反感的狭隘民族主义论调,也有叫人捧腹的各种仿古生造。我也理解,一个文化的当代复兴,少不了初期的泡沫,更少不了商业发展的介入,有足够空间,才有腾挪生长的余地。但是,过多的无序的确是会影响一个文化的健康发展,这一点在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各种怪力乱神,人头马面。不乏习射不足数月,就道貌岸然地当起“高手”的“大德”,也有对前辈师长随意指点的轻浮子弟。






      各种缺乏严谨考证的传说、故事,四漫于圈中,对于初学者有很强的误导性。我想,相较于其他主管审美与价值判断主导的文化形式,射箭有着与生俱来的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明确的输赢关系!在这一大前提下,百花齐放与各自表述,这才是有序的表现。而不是简单来句“我认为”,就可以解决的。
    而且,也需要建立结构性的知识框架,才可以确立起衡量彼此的标准,乃至于价值观。否则,此起彼伏,喋喋不休的各种舆论,只会拉慢整体发展的步伐。
    中国是射箭文化当之无愧的大国,我们有着最早的考古发现,有着数不清的射箭典故,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古代射箭文献,更有着全世界最具融汇性的射箭心态。中国传统射箭,是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以及与中国有着深入关联的其他人民,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中,提炼而生的文化,尽管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性差别,但总体而言,传承与递进的关系明确。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大清弓马得天下,都最终融入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大结构中,无分你我,没有异彼。


      任何隔断与人为分野,严格来讲都是固步自封,刻舟求剑的文化狭隘与自卑,非中华民族所应具有的胸怀。希望,我们的传统射箭,在广大爱好者的努力下,再接再厉,早日成为每一个国人心目中的“国弓”。


达成这一目标,有许多途径,有许多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一心一意的射箭!


有的放矢,方能射以观德!


叨叨几句,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马廉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的放矢,方能射以观德!写在韩国醴泉国际射箭节后